官方微信
加入收藏
校史研究
校史述略——“七五”发展述略(1986—1990)

作者:档案馆 发布:2020-11-09 点击量:

“七五”时期,两校合并后很快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,推行管理改革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进行教学改革,推动科学研究起步发展,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 一、办学基本思路

学院在组建之初的总体设想是:五年初具规模,十年形成特色。即“七五”期间铺摊子,打基础,边建边上,为后续发展准备条件;“八五”期间巩固、提高,发挥优势,争取若干学科和专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。

办学思路:坚持一手抓建设、一手抓质量,保证建设速度,提高教学水平。

主要奋斗目标:争取在1990年或稍长一点时间达到在校生5000人的规模,在校研究生达到50人。教职工总数达到1430人,其中教学人员641人。再发展78个专业。

  二、校区搬迁1988年暑期,原在分部马房山的机电系、化工系、食工系等搬迁到本部。

    三、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

198812月,中共湖北工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,以振奋精神、深化改革为中心任务,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思路与目标。学院党委书记程宏作了题为《团结奋斗,深化改革,为把我院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工科院校而努力奋斗》的报告,提出的院发展总体构想是:坚持以面向湖北中小企业的办学方向,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,全面深化教育改革,不断提高教育质量,努力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。把湖北工学院办成以轻工、机电为主,工、管、文结合,多类学科配套,教学中心地位突出,多种职能全面发展,办学形式灵活多样,人才规格独具特色的省属重点工科院校。

四、附属小学的举办。为解决教职工子弟入学问题,1989年将洪山区徐墩小学接收进校作为附属小学。

五、收回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作为校办工厂

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位于学院中心地带,校中有厂,影响了学院的统一规划建设,校、厂之间工作、生活彼此影响,矛盾较多。198511月,湖北省决定“将第三内燃机配件厂收回仍交湖北工学院作为校办工厂”。但武汉市和厂方存在一些不同意见,未能执行。1987年、1988年、1989年,湖北省政府就三内配收归学校发了三个文件, 19902月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才收回学院作校办工厂。时任厂长为龚政辉,厂党委书记为俞凤珠。

六、五周年校庆活动的举办

1990年,学院合并组建五年,完成了“七五”建设,为总结建校经验,宣传学院发展成就,学院于1020日在运动场召开组建五周年庆祝大会,大会开得简朴而热烈,主要以学院、各系(部)学术报告会,校友会筹备会,董事会成立大会等为主要内容。系列校庆活动的开展,振奋了师生员工的精神,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员工的建校热情。

七、“七五”期间的改革

制订了《关于放权给系()的试行办法》,从人事、教学、科研、财务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下放了部分权力;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,院党政领导群众接待日制度,加强了学院的民主管理;实行了《班集体、学生德、智、体发展水平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及积分办法》和本、专科打通培养制度,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对院劳动服务公司、印刷厂和实习工厂实行了经济独立核算,对总务处实行了经济承包制,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后勤活力。

八、“七五”建设情况

1986年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,建设了理论电工硕士点,198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,开设的本专科专业由组建初期的7个增加到17个,举办了质检专业。1990年,专任教师己从建校初期的299人发展到474人,在校研究生27人,本、专科生人3168人,成人教育在读人数近8500人,图书馆藏书33.5万册,被省教委确定为湖北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。兴建了教室、学生宿舍、食堂、发电配电房、液化气站、供水水塔等设施,面积达74385平方米,为改善师生员工学习、工作和生活条件,学院先后解决了职工子女上学问题,开通了74路公汽,解决了农场233名农工转城市户口问题。

Copyright 2014 © 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