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
加入收藏
档案颂辉煌
档案颂辉煌|巡司河上的桥梁(上)

作者:黄瑶 发布:2022-07-05 点击量:

学校在南湖李家墩初建时,北边建有南湖机场,西边为粤汉铁路线(即京广线),东边为巡司河,主要陆路交通须通过横跨巡司河实现。学校对外交通的通道经历了从没有桥梁、以木船横渡,到修筑木质桥梁,最后到建设永久式桥梁的发展阶段,桥梁数量也从仅有的一座,变成两座、三座,至今日,巡司河湖北工业大学河段上横跨有四座桥梁,成为连接湖工大与武汉城市干道的主要通道,是学校师生出行的必经之路。桥梁的变迁,见证了学校发展的过程。

1957年巡司河畔的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园

1956年,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武昌畜牧兽医学校(两校均为湖工前身之一)在南湖李家墩建校。李家墩东濒巡司河,西接粤汉铁路,是一片芦草丛生的荒湖滩,地广人稀,所在的巡司河段没有修桥,陆路交通被巡司河隔断,各种建校物资只能通过人力搬运、靠小木船渡河。1958年,巡司河学校河段上修建了一座木质桥梁,成为学校连通城市道路的唯一通道,方便了师生出行,也较大缓解了学校粮食、煤炭等物资供应运输困难。

1960年学校北门木桥

进入20世纪70年代,由于木质结构易腐,加上欠缺维修,这座木桥桥面和栏杆已经损坏,铁钉也出现脱落,到1978年时只能勉强维持一般轻型车辆通行,不能通行重载车辆。面对这种情况,运粮、运煤的车辆都不愿接受运输任务,避免出现事故。为保证学校跨越巡司河的通道畅通,学校决定新建一座水泥桥,于1977年寻求上级支持将桥梁建设纳入了当年建设计划。1977年,湖北省公路局第三勘测设计队进行了桥梁建设勘测,确定了桥型及桥位方案,19781月编制了《巡司河桥设计文件说明书》。经上级批准,决定修建永久式桥梁,桥型为3 13 米工型梁小筋微弯版组合梁,桥全长43.7 米,桥面宽度为路面净宽7米、人行道宽0.75米。

建设中的北门水泥桥

由于经费和材料的困难,新桥建设工程耗费了较长时间,学校师生都参加了建桥工程,冒着严寒酷暑,突击加班加点工作,克服了不少困难。1979年,新的水泥桥建成通车,取代了已破损的木桥,成为连接学校与外界的必经通道。后东门及东门桥建成,原来的校大门变成北门,这座连接北门与李纸路(现南李路)的桥就被师生称为“北门桥”。

1979年巡司河上新架设的桥梁(北门桥)

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的王厚举老师回忆了建校的情况:

北门的巡司河桥是师生一起参加劳动修建的,确有此事,很不容易。农机专复校,我们从华农回来,农机专校园破破烂烂很难看,唯一的木桥也要垮了,非常凄凉。所以张健华、张伯铨等校领导多次跟上面反映,要给钱,要修桥,不然桥塌了就等于断了路。张健华的想法是在原来的木桥旁边建一个水泥桥,就积极争取上级支持。对于新复校的农机专,给予支持是应该的,于是省农机局就申请将桥梁建设列入基建计划,并拨了一些经费,但不是很充足,所以有一些劳动要学校职工来投入。印象很深的是参加桥梁基础建设,打柱子的时候,是一个圆筒插进水里,用人去推动犁刀,把筒里的泥巴搅出来,再把圆筒继续往下伸,用黄泥巴把墙面固定,不让它垮塌,到一定的时候,再灌水泥沙浆进去,立起柱子来,当时把这个叫推磨。施工没有大的机械,日夜施工都是人工干,男教工都要参加这个劳动。张健华带头领着我们去工地,他年纪大,我们不让他干,尤其是晚上不敢让他干,但他一直坚持跟我们一起干,让人很感动。

1981年文明礼貌月活动打扫北门桥道路(右为张健华)

如今,这座北门桥依旧矗立在巡司河之上,仍然是学校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。2014年,学校发布《关于征集校园道路、主要建筑物命名的公告》,广泛征集包括桥梁在内的主要建筑物命名方案。201610月,经学校研究决定,巡司河湖工河段上连接学校主校区与南李路的四座桥梁,其命名分别采用学校校训“厚德、博学、求实、创新”四组词汇中的一个,其中“北门桥”正式定名为“创新桥”。2021年底,学校对“创新桥”进行了整修。

现今湖工北门“创新桥”

Copyright 2014 © 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