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
加入收藏
档案颂辉煌
首届毕业生编《校史》回忆学校初创时期的激情岁月(下)

作者:黄瑶 发布:2022-10-03 点击量:


劳动建校

在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下,同学们安定了思想,个个发奋图强,要用自己的双手,缔造美丽的校园,要在这张白纸上,画上最美最动人的图样。

栽下第一批树苗

一天我走在幽静的校边上,葱绿的洋槐,美丽的梧桐,翠绿如烟的垂柳,将我带入回忆的海洋,这都是四年前我们亲手栽培的第一批树苗。

我们的学校,设立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,为了绿化校园,学校送来了第一批树木。我们沿着巡司河畔,沿着蓝图上的校边,挥舞着铁锹,种上第一批树苗。

正当植树时,突然风起云涌,下了一阵大雨,雨水浇湿了同学们的衣服,也促进了树苗的生长。四年来,这些树木,陪伴着校园里的学子,伴随着学校的发展,也在茁壮地成长。

新的伙伴们,新战友们,当你来到这个农业机械化摇篮之地,在绿树浓荫中看书或是散步时,我想你们总会忆起栽树人吧!

校长和我们一起劳动

1956年的一张湖北日报,偶尔过目一个标题,吸引着我,这就是《校长和我们共同劳动》。这是我校当时的一篇真实报导,王校长和我们共同筑下第一条路,他是我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。在工地上,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,望着这位年老德高的校长,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,可以看出,他经历了革命的风霜,今天,为了祖国农业机械化事业,又战斗在新的岗位上。

开辟第一个运动场

我们在一块空地上,铲除了什草,填平了凹地,竖起了双旗,放上球架,就这样开辟了第一个运动场。

从此我们有了锻炼的场地,每天活跃在运动场上,想不到几年以来就在这运动场上,为我校培养出各种球类能手,和优秀运动员。

“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对待学习的人”

四年前,我们的学习环境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妙,高楼大厦只是在设计的蓝图上,我们的教室是芦席加竹子盖成而见不到一块红砖、一片红瓦,什么明亮洁净的玻璃窗和那亮如白昼的电灯,都根本谈不到。有的是煤油灯和土讲台,阳光只能从正方形的芦席窗户中投射进来,每当刮风下雨时必须把窗户紧闭,白天顿时变成黑暗。在这南湖的原野上,还是一片待收的棉田,浓烟似的树林根本找不到。每当刮过大风,在教室的桌面上可以收集起一小堆泥沙,这种境况好似常年无人打扫的古屋一般。每逢雨季到来的时候,在外边倾盆大雨,在教室里却雨脚如麻绵连不断。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刻,教室挡不住逼人的寒气,鹅毛般的雪片从芦苇房的空隙中来袭击正在上课的师生。还记得当我们第一次农作学实习的时候,本应当有显微镜及较齐全的实习设备,但当时却只有几个放大镜和镊子……

在这艰苦的学习环境下,同学们的思想一开始并不是那样安心于学习。我们中有少数同学,他们从小娇生惯养,在困难面前,当了可耻的逃兵——半夜三更偷偷的离开了学校,也有的写信给家里让家里伪造情节申请退学,甚至有个别同学的父母到学校来大吵大闹,提出无理要求,要让自己的女儿回家去,也不愿读这样的学校。有的同学,满脑子向上爬的思想,复习高中课程,准备报考高等学校,成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,总比农业性质的学校毕业出来强上百倍。

在宿舍里,有的同学大谈工业性质的学校如何好,机械化虽好,但是“农”字就是不好,因此校徽也不愿意佩戴在胸前。还有的却根本不愿意再学习,整日的在宿舍里睡觉玩乐,上课铃打了只当聋子,还是睡他的觉,至于上自习更是放任自流、逍遥自在,爱想搞什么就搞什么,根本是目无一切。特别在冬天的早晨,更是懒散不想起床,班主任亲自打着洗脸水送到不起床的同学跟前,请他起床而他却不加理睬,有时还用讥讽的话刺激老师,当时,差不多每一个女老师都流下了眼泪,男老师也是烦恼万分,有的也同样流下了眼泪。

这种歪风邪气,在坏分子的挑动下,一时得逞,他们把宿舍的门窗紧紧关闭并且反锁着,这样不但自己不上自习,而连别人也不能离开宿舍。天冷了,校党委让我们烤火取暖,而调皮捣蛋的坏分子趁机又乱搞一场:一清早就跑到教室里生起火来,故意的把教室弄得乌烟瘴气、黑烟弥漫,一跑进去叫人发呛,迫使大家不能上自习。

针对这种情况,校党委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工作。首先从生活着手,夏天洁白的蚊帐挂在同学的床上,冬天蓝色的新棉衣穿在同学身上,厚厚的棉被给同学夜里挡寒,在伙食上更是想尽一切办法,尽量叫同学们吃好,满足要求。记得,在第一批瓦房盖起来的时候,已是严冬了,学校把我们安排进去,而我们的校长还住在茅棚里,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党的关怀。进一步校党委就紧紧抓住了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环,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的报告,要我们像先辈们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不懈的学习,并且以生动的例子打动我们的心坎,要我们能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人民,在树荫底下、在旷野中把大自然作为教室的环境中,仍然坚持学习的优良传统。

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、艰巨、细微的工作。还记得那时,搞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总是感到头痛,不少老师(特别是女老师)搞得无可奈何地哭了。但是,班主任以及各授课老师坚持做到与同学密切地“三同”(吃、住、娱乐),及时发现问题,随时解决问题。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了建校目的和发展规划宣讲,为我们描绘农业机械化的光辉前途,提高我们对农业机械化专业思想的认识,理清了我们的混乱思想,鼓舞了我们的学习热情,使我们安定了学习情绪,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。为了严肃校纪,教育广大同学,校党委对那些故意调皮捣蛋不愿学习的坏分子,进行了严肃的处分,有的被开除了。在校党委的正确的领导下,扭转了校风,安定了同学的专业思想,在校内形成了一个勤俭建校、努力学习的高潮。

因为我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,讲话不是你听不懂就是他听不懂。因此,学校一开始就进行了普通话的学习,为传授知识架设了桥梁。另一方面校长亲自下课堂听课,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,因此,使教育质量一天更比一天提高。在1956年的期终测验的时候,校党委更是特别的关心我们,在生活上大大改善伙食,在学习上督促老师加强同学的辅导。当时在校的同学都非常感动,各个同学劲头十足,不辞劳苦努力积极地学习功课,预备向党汇报。随着考试的结束,揭开了武昌农机校优良学习传统的序幕,以80%以上的优良成绩获取了第一次的丰收。我们的校领导用激昂的语句说出了我们心底里的话,那就是:“在芦席棚子里同样能够学习好,决定学习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学习环境的,而是对待学习的人!”

 

Copyright 2014 © 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