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
加入收藏
档案颂辉煌
首届毕业生编《校史》(第二辑)(上)

作者:黄瑶 发布:2022-10-20 点击量:

    按语:1960届毕业生作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的首届毕业生,经历了学校初建到逐步走上办学正轨的艰辛创业期,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自力更生,以乐观、坚韧、积极、向上的精神认真学习、报效祖国,在毕业时拿起笔写下了一本《校史》,记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在前期的推送中,我们选取了部分内容,回顾了他们四年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。本期,我们再次摘取《校史》部分内容,再次回顾学校创业史,感悟、传承创业者们奋进、实干的精神。

一、第一次金工实习

这还是195710月份的事,虽然只是平凡的金工实习,但是对我们却有着不凡的意义,因为它带给了我们力量,培养我们成长,使我们的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,所以印象也特别深。

实习刚开始,每个同学都怀着激动的心情,决心要在实习中搞得出色漂亮。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金色的朝阳,愉快进入了工厂,虽然当时的实习工厂并不那么理想,和现在相比完全两样,除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几十台虎钳及一台机床外,其他什么设备也没有,但我们并不因为条件差而消极,相反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活。

学生金工实习

实习生活的开始即标志着我们的学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是件生疏的事,一开始由于方法不对头,经验缺乏,因此有的同学经常断锯条,有的同学断料时锯的绝大部分是偏的。因为那时的实习只是为了实习而实习,要锉就得锉上一天,要锯就得锯上一天,叫方变圆,再由圆变方,最后做成螺帽,看来似乎是单一的工艺,但在工具使用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,还有的同学把手打肿了,有的甚至打破了,有的同学体力不够感到很累。但是这许多困难并不能在我们面前嚣张,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,第一批合格的成品扳手、卡钳,发出了闪闪的亮光,我们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高兴。

通过这次实习,我们深深体会到,有老师的耐心教导,只要不怕困难,任何事情都能做好,劳动能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强壮,赋予我们工作的巨大力量。

二、下放试验场劳动

195839日,张健华校长传达了新教育方针的精神,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,知识分子工农化,工农干部知识化。同学们经过了热烈的讨论,有的同学提出劳动下放在农场,这样能接触工农,更好地锻炼改造自己,有的同学提出留校劳动,这样花钱少、条件好、生活方便。当校党委决定我们下放劳动时,同学们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,很多同学都写决心书,有的写血书,决心要在这次下放劳动中好好地锻炼自己、改造自己,表示劳动不及格绝不返校上课。

19583月下旬,有84位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踏上了征途,前往洪山东北方的市政一公司第三工地参加建设生物研究所劳动。我们住的是芦席搭起的营房,时逢阴雨连绵,一天狂风暴雨,芦席棚被开了天窗,把我们的被子淋得透湿,营房里积水形成了许多水凼,鞋子随水流动像小船一样。在劳动工地上,刚才还是晴天,可一会儿就刮风下雨起来,寒雨淋得同学们浑身透湿,甚至大风要把人吹倒,但大家不惧风雨仍坚持工作,一直到收工。月亮慢慢从东方升上,劳动的健儿夜战在大堤旁,同学们不但挑土如飞,奋战一场,而且动脑筋想办法,做到挑运土滑轮化、洗沙子半机械化,减轻了劳动强度,提高功效八倍以上。洪山的劳动虽然只有一段,但为今后劳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学生参与劳动

4月,同学们又战斗在试验站的原野上。这次住的是存放农资的仓库,但同学们并没有厌恶里面豆饼散发的臭气,劳动还是那样的热情,精神还是那样的饱满。早晨四点钟起床,东方还未发赤,我们就已迎着寒冷的晨风奋战在原野上。遇上下雨,同学们穿棉衣披蓑衣戴斗笠,冻得牙齿咯吱响,但我们并未叫苦,还是和农工一起担着180斤重的担子送肥送秧。我们到地里插秧苗、播棉花,腰疼得直不起来,但大家边劳动边唱歌,腰痛在愉快的歌声笑声中被忘却,有时夜间战斗到十二点也不愿下战场。夜间上城拉粪,同学们有的比农工还强,农工一夜拉两车而同学们一夜拉三车,下厕所打粪、担粪时和农工一样不怕臭和脏。除草抗旱和农工同战斗,你追我赶不居后,不叫苦。学农工、赶农工、超农工,成了每一个同学的口号,与农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如同亲兄弟一样。下放劳动期间,同学们与农工有说有笑,互相关怀,同学病了,农工送饭送茶,农工病了,同学送饭送茶。劳动结束离别时,大家都难分难舍,农工们换上新衣服和我们一起照相,为我们放鞭炮,敲锣打鼓赠送奖旗,给我们送番茄、瓜果,还替我们背着行李一直把我们送到学校旁,回校后我们有空也常去看望他们。

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放不下学生的架子,看不起农工。在试验站工地时,他们在劳动中拈轻怕重,挑两小块土还一摇一晃的怕伤了自己的力气,挑粪怕臭怕泼到身上,赤脚怕虫咬怕脚痛,下水田插秧一碰到蚂蝗就怕得大叫起来,插秧不会,除草也干不了。他们在思想上依旧是劳动伤了身体,妨碍了学习。这样的同学也有个特点,讲吃,要吃好的,差一点菜不吃,吃肉不吃肥的,把肉皮丢掉。因此农工背后讲他们是小姐少爷。

学生与东方红拖拉机合影

通过这次劳动,同学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,真正认识到教育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性、劳动锻炼的重要性。有的同学讲,过去对农业知识一点不懂,大麦小麦水稻种子分不清,其他的活当然不会做了;有的同学讲,虽然自己出身于农村,但来校后对农业逐步不感兴趣;有的讲,过去认为劳动会把身体搞垮,减少了自己的学习时间,等等,这些都在劳动中得到了纠正,大家回校时个个身体强壮,也学到农工大公无私、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。在劳动中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,黄承章、葛蔓廷、胡维新、李家春、吴辉镇、段正国等被试验站评为劳动功臣。其中黄承章同学随农工和同学跟随拖拉机一块儿进城拉粪,争着下粪池打粪,不小心跌进深深的粪池里,爬起来衣服都没有换,又接着干。也有极个别表现较差的,他们怕脏,不能与农工打成一片,但经同学们带动后,自己认识到了错误,在劳动中也有很大改进。

通过劳动,同学们学会了从播种到收获一整套的农业技术,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想,过去认为下去好玩、看不起农工的思想得到了彻底改变,小姐少爷作风在劳动中也有所转变,各个都锻炼得思想红、身体壮,完全变成了工农样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和农工打成一片,做到与农工同吃同住同劳动,与农工同甘共苦。劳动强度虽然很大,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且都为重活,但是同学们还是坚持着干,不叫苦,大家都清楚看到了自己的成长。劳动能改造我们的思想,培育与工农的思想感情,这是真理。

三、在东西湖农场劳动

1958年的3月,正是冬春之交的季节,阳光似乎很害羞,时常躲进云层里。校党委发出了号召,把我们下放到东西湖农场劳动锻炼,要求我们在下去前做好三大准备:思想准备、劳动锻炼的准备、接受艰巨任务的准备。当时大家个个热情冲天,都希望能立即离校远去劳动锻炼,心情激动有如东海巨浪、迫切如火山爆发,但对情况是估计不足的。

学生陈克富记录校园生活的诗集

3月的某天,我们接受下放东西湖农场劳动的任务,清晨出发,个个意气风发。然而天公却和我们作对,出发不久,阴雨绵绵而下,行李车不能前进,只能自己背起沉重的包袱,像蜗牛一样慢行前进。天老爷毫不留情,雨越下越大,豌豆大的雨点密密麻麻的落在我们的身上,几分钟的时间,冰冷的雨水透过衣服,浸着我们的肉体,也使行李包重量急增。走在泥路上,讨厌的乱泥紧紧地咬住套鞋,使脚有千斤重,寸步难行,而有的地方却比滑冰场还滑,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地上。就这样,我们个个像落水鸡一样,走进东西湖农场广阔的田野。没想到那里沟渠纵横交叉密布,走几步就会遇到水沟,天冷水凉,我们站在水沟旁目瞪口呆,有的跺足不停。犹豫中,勇敢的小王一跃而过,体弱的小张也涉水而过,同学们也互相帮助抢着拿行李,一个接一个冲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水沟、小河,经过几小时的跋涉,终于到达了农场场部,有的同学拎着浸湿的鞋子,赤裸的脚冷得刺骨,有的同学的新套鞋也破了几处。我们受到农工同志们的热情接待,冻得发硬发紫的肌肉渐渐缓解,冷得发抖的声音也变成了笑声。我们经受了第一次的考验,没有一个屈服。接下来的第一个紧要事情就是修补鞋子,幸亏我们早有准备,有的带着补胶鞋的胶水,有的带着补鞋的大针。

市委号召整个的播种任务要在420号前完成。凌晨四点,繁星密布,寒风刺骨,虽然天未揭晓但我们已投入了战斗,十几斤重的大锄成天握在手中,倔强的野草、土堆在锄下一个个顺从屈服,夜里12点,满天星辰,我们把月光当灯,仍奋战在田间地头。我们就这样“披星戴月”在劳动中渡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天。

晚间回到饭堂,手指僵硬如柴,曲弯直伸不得,拿筷子比拿千斤重石还要困难。饮水问题,只有不花钱的“天然自来水”,洗脸、洗衣也只有冷水,偶有热水,得在半尺深的泥浆里排半天队才能得到它。

住的是头抬碰梁、屁股一动碰墙、金板(芦席)盖成的两层楼房。来的第二天的清晨,听说该处有血吸虫,个个担心害怕。从此个个如在沙漠地里生活一样,有水不用,几天不洗脸,特别是女同学更是害怕万分,不少的人是含泪出勤。

有次队部要我们到一个污水池塘里栽篱笆。到了塘边,害怕池塘里的血吸虫,同学们个个看着池塘发呆,愁眉不展,不肯脱掉脚上的套鞋。站了片刻,大家想起了校党委的嘱咐,大家鼓足了勇气,个个像水鸭子一样扑到池里,胜利地完成了栽篱笆的任务。

困难没有吓倒我们,在农场党委和农工同志们的帮助下,一个个得到了解决。农工同志们也更加喜爱我们了,和我们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再没有看不惯的眼光,下雨时要我们回去休息,或把自己的衣服脱给我们穿。真诚淳朴的农工同志们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在棉花抢播期间,我们个个发奋图强,谁也不肯示弱。如闻名全场的劳动功臣夏荣芳同学在播棉花时开沟又快质量又高,人家开一行,他开两行还有余,其速度大大超过了最厉害的农工同志,他的腰弯得如秤钩子一样,也不肯直一下。还有人人皆知的先进生产者陈旺生同学也不相上下,一贯劳动积极,吃苦带头,在劳动中获得了荣誉。劳动积极的同学更是难以计数。

学生在田间劳动

也许有人要问,下雨总会休息吧?在那抢播季节里,休息真是少有的。为了确保播种的顺利完成,应该放假的时刻也得冒雨上阵。有时,下雨还有更重大的任务,那就是从上十里远的河边,把两百斤一包的米冒着大雨踩着泥泞运回来,我们虽然是两步摔跤,三步跌倒,但只要有一口气在,米就一定要到家,几千斤的大米就这样在我们手中投了降。更困难的还是在漆黑的夜里去扛竹子和木头,漆黑的夜啊,真是寸步难行,肩上扛着从河里捞起的竹子,踩着泥泞的羊肠小道,一不小心就失足摔个仰天大跤。在这种情况下,女同学是无法走动的,但她们也不愿留在家中休息,于是她们找出灯火站在风雨中为大家照亮,大伙儿齐心协力和农工同志们一起完成了艰巨的任务。

经过了四十天的劳动,我们和农工同志们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体验了他们的生活,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他们给我们讲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,我们帮他们学文化。他们淳朴乐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给我们的学习增加了不知多大的决心和力量,鼓舞着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劳动和学习任务。

分别那天,农工同志们起得更早,有的换了新装,有的为我们准备早餐,有的已为我们打好包袱,我们在泪水交融而情深意浓的气氛中分别了。

 

Copyright 2014 © 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